近來,中央紀委屢次發文,嚴禁節日期間公款送禮、吃喝等。然而,記者調查發現,一些單位和個人“暗度陳倉”,運用網絡交易逃避監督,而且送禮與收禮互不見面。而一些商家也看準這個“商機”,推出各種名頭的禮品冊、禮品卡,網友甚至稱這種“隱形送禮”是“給領導送禮的神器”。(1月13日《京華時報》)
  此情此景,不由讓人想起川劇中有那門叫作“變臉”的絕活來。川劇中的“變臉”,因其神秘的手法和精彩的舞臺效果令觀眾擊掌。然而,這種出沒於網絡,從買禮品到送禮品,雙方無需見面,發票可以隨便開,也不用經手實體卡片便可成交的“送禮神器”,其“隱身變形”的花樣越多,公眾的擔憂也就越多。
  “電子禮品卡”粉墨登場,被一些別有用心者捧為“送禮神器”,一方面說明中央狠剎公款送禮的禁令,在執行過程中遇到了“軟抵抗”,成了“上有政策,下有對策”的新例證;另一方面說明對付“公賀新禧”等頑疾,絕非發幾個通知或“禁令”就能管用的。此舉挑戰的不僅是反腐決心,更是監管部門的智慧。
  常識告訴我們,如果你沒有可以“創造”利益的權力,那些非親非故的下級、部屬、商人,自然是不會變著招兒給你送上價格不菲的“電子禮品卡”的。“奉”者樂此不疲,終極目的就是為了換取權力的“投桃報李”。一旦你被這些別有用心的“禮品冊”、“電子禮品卡”套牢,權錢交易的鬧劇便會由此上演“連續劇”。
  因而,我們萬萬不能小覷這種假人情往來之名的“電子禮品卡”上透出的腐敗信號,須緊盯公款送禮、“公賀新禧”的新動向,儘快制定網絡銷售禮品規範,同時嚴格發票管理,封堵電子商務管理漏洞,完善財政預決算,強化顯性監督,做到發現一起查處一起,讓那些大玩“躲貓貓”的“隱形送禮”者心有所懼、原形畢露。
  除黨紀嚴究、政紀嚴處、國法嚴懲之外,還須做好“治本”文章。在當前情勢下,既要立足教育,著眼防範,從思想上淡化大官小員們的“禮品情結”,更要加大預防、監督力度,規範權力運行,消減審批權限,最大限度地壓縮權力尋租的空間,形成不敢腐的懲戒機制、不能腐的防範機制、不易腐的保障機制。
  試想一下,如果權力了無油水,“電子禮品卡”還會對某些官員“情有獨鐘”嗎?
  文/高福生  (原標題:電子禮品卡成“送禮神器”須嚴打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e01aeswx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